rembrandt  

這個星期是我們學校的春假,雖然對於研究生而言,沒有差別,還是正常作息,

不過,因為校園少了為數眾多的大學部學生,所以還有很有度假氣氛!

前陣子做邊做實驗邊聽廣播,

無意間得知克理夫蘭藝術博物館有個林布蘭特展(Rembrandt in America),

所以選了星期四下午的冷門時段,避開人潮,開車去克理夫蘭。

這個展是由三個博物館共同策展,會先在克理夫蘭展三個月,

一開始得知這個林布蘭特展時覺得很開心,連crea也替我開心,

因為非常難得能一次欣賞到多幅林布蘭自畫像,

林布蘭是首創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為自己畫自畫像的畫家,

一生共畫了九十多幅自畫像,

蔣勳認為畫自畫像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因為要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把看到有形的外表以及內心狀態呈現出來,

因此,優秀的自畫像,能讓人一看就了解這個人當時的生活現況與心情,

梵谷與林布蘭同樣是來自於荷蘭的畫家,

他應該有受到林布蘭的影響,所以創作許多自畫像,

而且他的自畫像的張力非常強,讓人看過之後印象深刻,

據蔣勳說,精神科醫師把數十幅梵谷自畫像拿來作研究,

搞不好還為此開了學術研討會?

其實我個人比較喜觀梵谷的自畫像,

但因為愛烏及屋,所以也對林布蘭自畫像感到興趣。

林布蘭的成名得很早,當時歐洲的王公貴族,

覺得客廳有一幅林布蘭作品是可以拿來炫耀的事情,

所以競相找他來畫人物畫,因此林布蘭在很年輕時就賺了非常多錢,

然而他買了一棟在精華區的大房子,

而且也收藏了許多藝術品,這些花費搞得他入不敷出,

幾年後,家道中落,加上他四個小孩都比他早死,其中三個甚至活不過成年,

一生經歷的大起大落,都反映在林布蘭歷年來的自畫像上,

所以從年輕一路看到老年,可以體會他心境上的轉變。

 

一進門,首先映入眼廉的就是下面這幅著名的自畫像,

我記得好像在紐約大都會博物看過?

RembrandtSlide_14  

當時心想,我的天呀!一開始就來重量級的自畫像,

等一下應該還有更精彩的自畫像吧?

結果再往裡面走,發現全場五十幅畫中,只有兩幅是林布蘭的自畫像,

雖然一開始覺得很失望,甚至有點生氣,

不過,我覺得策展的單位很聰明,他們玩個小技巧,

放了許多不同人的自畫像,

其中有許多幅的作者是林布蘭在阿姆斯特丹畫室的學生們,

或者是模仿林布蘭人物畫風的畫家,

整個展著重比較這些畫與林布蘭畫風的差異,

其中還放了兩幅非常相似的畫,讓訪客猜猜看那一幅是林布蘭畫的?

當然,很明顯地林布蘭畫的人物,

無論是神情或是臉上的輪廓,讓人比較有感覺,故事性很強,

他畫的人物,臉上通常會做一些陰影,不同的陰影處理,可以表達不同的心情;

皺紋的部分也處理得特別細緻;其它人畫的臉,感覺像是"有上粉底"。

另外,有許多幅畫的作者欄位,寫得是"Circles of Rembrandt"

因為太像林布蘭畫的,但又無法完全斷定是不是他本人畫的?

有的專家猜測也許是某些學生在林布蘭畫室作畫時,

林布蘭在旁邊指導,甚至幫忙修改,

如果用我們學術界的例子來說明,就等同於我發表了一篇文章,

我是第一作者,實驗室老闆的名字也理所當然會放上去,

而且他的名字旁邊會打一個"上標的星號",代表"通訊作者",

也就是實驗室或是計畫的負責人,有任何問題都是找這個通訊作者,

因此,林布蘭是畫室的主人,所以任何學生畫的東西,他都算是"通訊作者"。

如果要照這個邏輯來看,很難真得界定"林布蘭真跡"!


這個特展有一個小貼心,就是免費借語音導覽,一般都是要收費的,

但我想因為只有兩幅林布蘭自畫們真跡,如果不借導覽,

那就不曉得整個展想比較不同畫風的策展重點。

大約兩個小時,就足夠把所有的畫看過兩輪,

剛好這天的天氣很好,所以結束參觀後,就跑去博物館旁邊的公園散個步,

P3154594  

後來走到小水塘邊時,發現週遭的樹都是櫻花樹

若是以過去華盛頓四月初櫻花季的時間來看,

我猜也許再過個兩、三個星期,這水塘邊的櫻花應該也會滿開?

P3154599  

 

P3154614  

後來我跟小黑跑去吃"惠食佳"1

我負責點菜,其中點了一道"夫妻肺片",

它主要是由牛肚及牛腱所組成的四川辣冷盤,

小黑邊吃邊說,我真希望我住在這附近,這樣就可以常常來吃了!

這是小黑第二次來,兩次都是我負負點菜,而且我都點不同的東西,

不管我點什麼,他好像都"極滿意",

當時我偷偷地笑,被小黑看到,他馬上反應不對,

接著指著夫妻肺片中的牛肚,問我那是什麼?

我先問他覺得好吃嗎? 他說很好吃!

我回他說:那就不用問了!

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外國人其實是可以吃內臟的,只要不曉得就行了!

後來要結帳時,又讓我知道一個美國表裡不一的事實,

當我跟小黑各拿出自己信用卡要結帳時,

小黑口中念念有辭地說:那個女服務生又沒做什麼,還要給那麼多小費!

我當時想,其實沒有人是心甘情願給小費的,都是美國形成這種討厭的風俗,

連美國人都不想給了,更個況是從亞洲來的人呢!

結果最後,我們才剛起身,那個替我們服務的人員,沒等我們離開,

就急忙地衝過來,把桌上的簽單打開,急著要看要小費的數字,

哈!老子早就知道那個人的壞習慣,所以我給不到10%。爽!

 

註1.佳食佳融合了港式、台式、川菜等風格的菜,而且價格算是非常公道,

      因此我們台灣學生只要去克理夫蘭,不論是買菜或看球賽,都會特地去吃一餐,

      去年crea來美國找我時,結束湖邊玩水的行程後,本來要帶她去的,結果竟然已經打烊了!

      所以不是不帶她去,要講清楚,不然她會不爽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